天仙子·洞口春红飞蔌蔌
和凝〔五代〕
洞口春红飞蔌蔌,仙子含愁眉黛绿,阮郎何事不归来?懒烧金,慵篆玉,流水桃花空断续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山洞的入口处,春天的红花随风飘落,像细雨般纷纷扬扬。那位美丽的仙子面带愁容,眉头紧锁,如同翠绿的黛色,为何她心爱的人迟迟不归来呢?她懒于去燃金炉,也懒得去烧盘香,窗外那流水落花徒然断肠,一幅残春之景。
注释
春红:春花。以花色借代花。
蔌蔌:纷纷下落的样子。
阮郎:阮肇,此泛指所爱之人。
懒烧金:懒于去燃金炉。
篆玉:指用以熏香的料,盘香之类。“篆”在此用为动词。
赏析
这一首是承前首《天仙子·柳色披衫金缕凤》,继续写仙女春愁。首句刻画了暮春落花纷纷的景象。第二句写仙女含愁的模样。第三句将春愁的内容具体化,是因为阮郎一去不归。传说汉代刘晨、阮肇,入天台山采药,溪边有二女子,忻然如旧相识,乃留刘、阮止焉,居数月,而还人间,已隔数世,遂复入天台,迷不知其处矣。这里的“阮郎”,也就是仙女所恋的男子,仙女怨他,何事不归?“懒烧金,慵篆玉。”写仙女因相思而懒于燃炉烧香,以表相思之苦。结尾用“流水落花”的残春景色,收束全篇,进一步抒发仙女良辰空度之情,并照应首句“红飞蔌蔌”的残景。此二首词均为借仙女之身,而抒凡人之情。
简析
此词首句刻画了暮春落花纷纷的景象;次写仙女含愁的模样;再将春愁的内容具体化,是因为阮郎一去不归;而后说仙女因相思而懒于燃炉烧香,以表相思之苦。结尾用“流水落花”的残春景色,收束全篇,进一步抒发仙女良辰空度之情,并照应首句“红飞蔌蔌”的残景。这首词借仙女之身,而抒凡人之情,想象刘晨、阮肇别去后山中仙子缠绵缱绻的相思之情,想象瑰丽奇特。
和凝
和凝(898-955年),五代时文学家、法医学家。字成绩。郓州须昌(今山东东平)人。幼时颖敏好学,十七岁举明经,梁贞明二年(916)十九岁登进士第。好文学,长于短歌艳曲。梁贞明二年(916)进士。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,工部侍郎。后晋天福五年 (940)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入后汉,封鲁国公。后周时,赠侍中。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、辨雪冤枉等事,著为《疑狱集》两卷(951年)。子和(山蒙)又增订两卷,合成四卷。 54篇诗文 45条名句
辨白檀树
《玉堂闲话》〔五代〕
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,生于石缝之中,大可数围,枝干纯白,皆传曰白檀树。其下常有巨虺,蟠而护之,民不敢采伐。又西岩之半,有志公和尚影,路人过者,皆西向擎拳顶礼,若亲面其如来。
王仁裕癸未岁入蜀,至其岩下,注目观之,以质向来传说。时值睛朗,溪谷洗然,遂勒辔移时望之。其白檀,乃一白括树也。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?又西瞻志公影,盖岩间有圆柏一株,即其笠首也;两面有上下石缝,限之为身形;斜其缝者,即袈裟之文也,上有苔藓斑驳,即山水之毳文也。方审其非白檀,志公不留影于此,明矣。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