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不若人
《孟子》〔先秦〕
孟子曰:“今有无名之指,屈而不者,非疾痛害事也。如有能者之者,则不远秦楚之路,为指之不若人也。指不若人,则知恶之;心不若人,则不知恶。此之谓不知类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孟子说:“如今有个人,(他的)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,没什么痛苦也不妨碍做事。如果有人能使他的手指伸直,就不怕赶往像秦国楚国那样遥远的地方(去医治),因为(他的手指)不像别人一样。手指不像别人,就知道厌恶它;(然而)心不如别人,却不知道厌恶,这就叫做不懂得类推。
注释
无名之指:即无名指,第四个指头。
信:通“伸”,使……伸直。
疾痛:疾病痛苦。
害事:妨事;碍事。
则:就。
远:以……为远。
恶:讨厌,厌恶。
则:竟然。
此之谓:这就叫做。
不知类:不懂得类推
简析
孟子以“无名指弯曲”为喻,指出世人常能察觉身体细微缺陷而急于求医,却对“心性修养不足”这类根本问题麻木不仁。文章通过“指疾可医而心病不治”的对比,揭示出重视表象而忽视本质的认知误区,批判“不知类”的短视思维,警示世人应像厌恶身体残疾般重视精神瑕疵。
佹诗
佚名〔先秦〕
天下不治,请陈佹诗:
天地易位,四时易乡。
列星殒坠,旦暮晦盲。
幽闇登昭,日月下藏。
公正无私,反见从横。
志爱公利,重楼疏堂。
无私罪人,憼革贰兵。
道德纯备,谗口将将。
仁人绌约,敖暴擅强。
天下幽险,恐失世英。
螭龙为蝘蜓,鸱枭为凤凰。
比干见刳,孔子拘匡。
昭昭乎其知之明也,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。
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,闇乎天下之晦盲也。
皓天不复,忧无疆也。
千岁必反,古之常也。
弟子勉学,天不忘也。
圣人共手,时几将矣。
与愚以疑,愿闻反辞。
其小歌曰:念彼远方,何其塞矣。
仁人绌约,暴人衍矣。
忠臣危殆,谗人服矣。
琁玉瑶珠,不知佩也。
襍布与锦,不知异也。
闾娵子奢,莫之媒也。
嫫母力父,是之喜也。
以盲为明,以聋为聪;
以危为安,以吉为凶。
呜呼上天!曷维其同。
鲧禹治水
佚名〔先秦〕
“洪水滔天,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复生禹,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”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
“禹娶涂山氏女,不以私害公,自辛至甲四日,复往治水。”《吕氏春秋》
“禹治洪水,通轘辕山,化为熊。谓涂山氏曰:“欲饷,闻鼓声乃来。”禹跳石,误中鼓,涂山氏往,见禹方坐熊,惭而去。至嵩高山下,化为石,方生启。禹曰:“归我子!”石破北方而启生。”《淮南子》
好学近乎知
佚名〔先秦〕
子曰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知斯三者,则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则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。”《中庸》